2023年4月25日 星期二

史坦貝克最膾炙人口的《查理與我》,竟是一場騙局?!


全文同步刊載於Kobo Blog

出版於1962年的《查理與我》,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史坦貝克的最後一部遊記,也可以說是他最滿意的一部遊記。書中,他閒話家常般,娓娓道出自己開著加裝車屋的皮卡車,帶著愛狗查理,橫跨美國38個州,長達1萬9千公里的旅程。

書出版後一度奪下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第一名,還在榜上維持了長達一年之久,他寫活了美國的風土民情和核心精神,感動了無數美國人和世界各地的人們,踏上探尋這塊土地的旅程。

然而就在《查理與我》出版近50年後的2010年,卻有人跳出來說這本書根本是一場大騙局!?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


寫遊記不改小說家本色,人物、時間與地點隨心安排

說話的這人名叫比爾.斯泰格瓦爾德(Bill Steigerwald),據說比爾原本是為了向史坦貝克致敬,所以依循他的路線展開旅程,卻越走越覺得事有蹊蹺。於是,他發揮之前當記者追查真相的精神,歷經九個月的實地考察、蒐集與比對史坦貝克的傳記、信件等各種資料,投稿雜誌揭發騙局,甚至成書出版。

他說,史坦貝克實際夜宿羅西南提車屋的天數屈指可數,其實他住在舒舒服服的汽車旅館、鄉村旅社,甚至有時候還住五星級大飯店!

而且,他根本不是獨自和查理去旅行,為期七十五天的旅程當中,有五十五天,老婆伊蓮都跟他一起行動。

就連那些活靈活現的對話描述,也幾乎統統是假的。比爾特別提出,史坦貝克在北達科他州愛麗絲鎮附近遇到一個莎劇巡迴演員的那段,根本就不可能發生。首先,那裡荒郊野外,要那麼剛好碰到其他人的機會微乎其微。而且,從史坦貝克寄給愛妻的信可以證明,當天他根本就住宿在五百多公里之外的地方。

其實不必等到比爾戳破,就連史坦貝克的兩個兒子湯姆(Thom)和約翰(John)老早就偷偷表示,以他們老爸那麼害羞內向的個性,跟那麼多陌生人攀談簡直要他的命,書裡的描述應該是他窩在車後小屋裡瞎掰出來的,所以它其實是一本小說。


是真是假,重要嗎?

不過,比爾的言論並沒有如預期地引起軒然大波。當然有些人因而幻滅,但似乎更多人覺得無所謂、意料之中。

研究史坦貝克的知名學者蘇珊.席玲羅(Susan Shillinglaw)就說:「任何作家都有權捏造自己的素材,史坦貝克的確有省略一些東西沒說,但不代表這本書全是謊言。」她認為,就算史坦貝克沒有真實遇到書裡描述的那些人物,那又如何?他也很可能是在人生的某個時候遇到的,實在不值得拿來做文章。

史坦貝克的傳記作者傑.帕拉力(Jay Parini)也說,要是你想真正抓住精髓、靈魂,有時候勢必會用到寫小說的技巧。


認識美國的旅行文學經典

《查理與我》明明是虛構故事,卻被包裝成旅遊記實,這種作法是否有欺騙讀者之嫌,留待社會大眾公評。

不過,有件事情卻是毋庸置疑──這本書精準地掌握了美國精神,栩栩如生地刻劃了美國人的形象和特質,當同時代其他描寫美國社會的書籍都遭到世人遺忘,《查理與我》卻還被選為Goodreads的讀書會每月選書。明明已經過了半世紀,史坦貝克筆下的美國卻恍如昨日,壯麗的山河猶在,工業化和都市化導致的污染與破壞,消費主義招致的膚淺與冷感,和種族歧視與衝突,也仍然困擾著今日的美國,旅行魂依舊在每個美國人內心蠢蠢欲動。

它無疑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旅行文學經典。


‧購書傳送門‧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史坦貝克代表作《憤怒的葡萄》:農民出逃潮,加州天堂路

   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           《憤怒的葡萄》出版於1939年4月,是史坦貝克家喻戶曉的代表作。上市第一年就創下銷售40萬本的佳績,至今累積銷量已經超過1400萬本。《紐約時報》對它評價極高,稱之為「一部波瀾壯闊的美國小說」。此書贏得「美國國家圖書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