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2月5日 星期一

Ep. 6-7_踢爆造假:被譽為美國最真實寫照的《查理與我》竟然是「假的」?

 

查理與我: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史坦貝克的探尋美國之旅
Travels with Charley in Search of America
約翰 ‧ 史坦貝克/著 鄭襄憶/譯

收聽Podcast

收聽Youtube


《查理與我》有長達將近半世紀的時間,都被視為史坦貝克的旅行記實、美國的真實寫照,卻被Bill Steigerwald(姑且稱之比爾先生)踢爆,一切攏是假。今天這集podcast就來為大家揭開這個世紀大騙局!

本集重點:
  • 獨自旅行、夜宿露營車廂、與各色市井小民攀談──統統都是人設
  • 把虛構成份極高的作品,當成「非虛構類」來推出,這樣合理嗎?
  • 讀史坦貝克,邂逅藏在虛構敘事裡的真實
我覺得《查理與我》的這個爭議,跟前陣子 #林榮三散文獎 的首獎作品〈#媽媽說我是假的〉引發的爭議有點類似。作家潘柏霖以第一人稱「我」寫下跨性別者的故事,參加林榮三文學獎「散文類」的比賽。一般認為「散文」應該是寫自身經驗,潘柏霖卻疑似是拿別人的故事來寫成「散文」,因而觸發了一系列關於寫作倫理的討論,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看以下幾則文章:

散文與小說的界線應該畫在哪裡呢?像《查理與我》這樣,把自己想像出來的旅行小說當成旅行紀實推出給讀者,是可以的嗎?還是說,先別管分類了,作品本身會不會讓人想一直讀下去最重要?雖然《查理與我》提到的人和事有些是史坦貝克編出來的,但它卻引發跨世代旅人心中的強烈共鳴──敘述真假交雜,但感動卻真真實實──這樣的一部作品是否讓你更想一探究竟呢?

Episode 6 分集一覽:

6-1_史坦貝克踏上美國之旅的背後原因
6-2_解析《查理與我》裡的兩大亮點:人狗情誼和旅行甘苦談
6-3_冷戰對美國50、60年代的影響:「這一切都是阿共仔的陰謀啦!」這句美國人也在用。
6-4_轉變中的美國社會:人口往都市集中、公路文化興起、地方特色消失
6-5_50、60年代的非裔民權運動:你知道嗎?美國是在1960年代才立法廢除種族隔離制度的!
6-6_種族議題太複雜,要講兩集,聽完你就懂 2020年Black Lives Matter (黑人的命也是命)運動背後的歷史傷痕
6-7_踢爆造假:被譽為美國最真實寫照的《查理與我》竟然是「假的」?


* 片頭音樂由 Oren Dashti / Audio Canvas Productions 編曲製作 *

‧購書傳送門‧
  • 博客來: books.com.tw/products/E050157075
  • Kobo: kobo.com/tw/zh/ebook/VMgOSxz4XTCBNAmJrwu8YA
  • 讀墨: readmoo.com/book/210267984000101
  • HyRead: ebook.hyread.com.tw/bookDetail.jsp?id=323604
  • Pubu: pubu.com.tw/ebook/347284
  • Bookwalker: bookwalker.com.tw/product/160136
  • 灰熊iRead: iread.com.tw/Detail/ProdDetail/B000782375
  • Kindle: amazon.com/dp/B0C16ZRC4D
  • Mybook: mybook.taiwanmobile.com/profile/ONE04001000004201
  • Momo: momoshop.com.tw/goods/GoodsDetail.jsp?i_code=11236714&Area=search&mdiv=403&oid=1_1&cid=index&kw=查理與我

史坦貝克代表作《憤怒的葡萄》:農民出逃潮,加州天堂路

   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           《憤怒的葡萄》出版於1939年4月,是史坦貝克家喻戶曉的代表作。上市第一年就創下銷售40萬本的佳績,至今累積銷量已經超過1400萬本。《紐約時報》對它評價極高,稱之為「一部波瀾壯闊的美國小說」。此書贏得「美國國家圖書獎...